從自然中學到的事物

在自然中生長的作物,其根系發展大不相同

岡田師在其御論文中提到:
『在自然栽培中,作物能夠自由伸展,因此根能夠大幅成長,收成也會大幅提升』。
實際上,若將慣行農法、有機農法與自然農法下栽培的作物進行根系比較,確實能觀察到顯著差異。

自然農法中根系成長的特徵

自然農法強調的是土壤的健康,不使用化學肥料與農藥,在這樣的栽培方式下,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動活躍,作物所需的營養能夠自然供應,因而促使根部向下深深延伸。具體特徵如下:

  • 根的深度:在自然農法下生長的作物,其根系可延伸至超過一公尺的深度。這是因為土壤的物理性質良好,根系能夠順利吸收水分與營養的環境條件已臻完備。

  • 水分吸收:由於自然農法下的土壤鬆軟且通氣性良好,根部可深層延展以吸取水分,因此即使遇到颱風或乾旱等天候異常,也具備較高的抗逆性,使作物不易倒伏。

  • 連作效果:自然農法透過微生物活動來營造適合作物生長的環境,因此即使連作,產量仍有提升的情形。這是因為土壤保持健康,根部也能良好發育之故。

與慣行農法的比較

在慣行農法中,化學肥料與農藥的過度使用雖可促進作物迅速生長,卻常使根部僅淺層發展。這是因為土壤因肥料偏重而造成養分分布失衡,使得作物無需向下深入尋求養分。長此以往,土壤健康惡化、微生物活性減弱,甚至導致作物的營養價值降低。

自然農法是一種有效促進作物根系深層發展、維持土壤健康的耕作方式。相對而言,慣行農法為了追求短期收成,往往犧牲了根部發展與土壤的生命力。因此,若要邁向可持續的農業,自然農法的實踐無疑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。

相關詳情可參考各類出版品